结婚率锐减30%,为什么互联网越发达“单身狗”反而更多?
2018-08-13 10:44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概念,我们每天几乎尚未从床上苏醒的时候,就开始连上了我们的手机,然而就是这个人与人的交流比之前容易无数倍的市场上,中国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单身潮,结婚率锐减30%,单身人数高达2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七夕来临前夕,我们讨论一下中国的“单身狗”问题。
一、日益暴涨的单身人群
在中国互联网上,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自称自己是“单身狗”,每每到了情人节、520、七夕节这样的爱情佳节的时候,往往是单身狗们受到伤害最多的时候,他们甚至为自己专门设置了一个节日“光棍节”(当然现在的双十一,往往被大家认为是购物节,而不是普通的单身日)。
根据《重庆晨报》最近的报道,中国适婚人群中单身率已经接近40%,大城市更高。无独有偶,单身潮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存在,据日本著名调查机构博报堂数据显示,日本人的“终生未婚率”持续攀升,“超单身社会”和“单身大国”正在成为日本的新标签。据《青年参考》报道:全球已经进入单身时代,英国结婚人数已跌至近150年来最低;法国每三户人就有一户是单身;德国柏林独身人口达到54%;日本30-34岁男青年未婚率为47.1%,女青年为32%;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这一比例则高达60%。16岁以上的美国人当中,约有50.2%的人是单身,即1.246亿。而60年前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成年人的结婚率高达70%。
而中国民政部更是拿出了一组佐证数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其中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结婚率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结婚率均在0.91%以上,而这些地区人均GDP都相对较低。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
于是,问题来了,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比起我们的祖辈甚至父辈都要方便很多,在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当年的恋爱依靠的是“鸿雁传书”,一封信要走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我们的父母辈谈恋爱,如果两个人不在一地,一个星期一通电话可以说是当年最奢侈的事情。如今,不仅手机早就进入了每个人的手中,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电话、短信交流,而且微信、QQ、陌陌、探探等等社交软件更是层出不穷,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人24小时在线的连接器,但是就是如此,即使恋爱的两个人在地球的两端,隔着太平洋都可以随时视频通讯,如此便捷的情况为什么还是会有如此暴涨的单身比例?
二、互联网越发达为啥单身越多?
从基本的逻辑来看,互联网的存在其实应该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根据我们传统的恋爱观念,人与人越是亲密,交流的越多,擦出爱情火花的概率也就越大,但是在交流几乎完全无界的互联网时代,为什么爱情却反而成为了最难的事情呢?
根据著名爱尔兰裔互联网经济学者玛丽·艾肯的新作《网络心理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答案,也许网络不仅没能让爱情变得更加容易,反而创造了爱情更多的艰难。具体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让障碍消失也就让浪漫无存了。虽然亲密无间的交流会引发了爱的火花,但是分离会点燃爱情,让爱变得浓烈,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会在他们认识和信任对方的短暂而微妙的时刻建立起来的,遇到障碍反而会为浪漫爱情和激情推波助澜。障碍可以制造浪漫,欲擒故纵在某些时候永远比顺风顺水来的更有效果,障碍和亲密的通力合作,通过一个推,一个拉,让迈向亲密联盟的两个人变得更加紧密,而永远无碍的交流反而不仅不会促进爱情,甚至会让爱情因为过分的了解和交流分崩离析。
二是网络的完美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网络中,如果问交友最最流行的应用是什么,绝对不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微信或者微博,也不是钉钉和领英(职场社交应用),而是陌陌和探探,陌陌和探探这两种应用因为陌生人应用,因为社交神器似的速配,让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成功地匹配自己的对象,但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速配只在昙花一现的滑屏时间上,仅仅通过外表就选择了自己的对象,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有在网络空间上美化自己的潜意识本能,这在美图秀秀这样的软件上显得非常明显,但是实际结果就是随着网络社交应用(类似于陌陌、探探)这样的应用越是发达,人们线上与线下的差距就会越是巨大,这种巨大的反差直接导致了感情只会是像火花一样短暂,对于某些人来说甚至到了“见光死”的地步。
三是网络社交阻碍了人类的交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多人的线下社交能力似乎是越来越差,网络上可能是个社交高手,但是实际上到了现实生活当中,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非常糟糕,他们的弱点甚至会被无限制的放大,对于很多所谓的线上线下差异症的人群来说(也许这种并不算是一种病症),亲密不但有风险,而且会很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早期人际关系中有痛苦经历的人来说,亲密关系太危险、太冒险了。网络的存在其实是让人们在建立人际关系的同时,甚至可以保护自己。然而,在玛丽·艾肯看来,也许正是因为互联网的技术本身,才让我们无法学会如何与人亲密,才会在亲密、关怀、面对面的关系中感到不自在。
四是技术甚至会超越人类的感情。最近一段时间,除了这些东西之外,网络和人工智能甚至在发生一种很奇怪的改变,为了尽量让机器人变得和真人一样,机器人已经能够做的非常逼真,除了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人形机器人之外,类似于微软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虚拟社交也在变得非常普遍,她已经可以做到无缝与人交流和聊天了,在很多时候你都难以判断出来她到底是个机器人还是个人类。也许有一天,爱情和陪伴这样的真正关系,会像电影中那样让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几乎以假乱真,那么这个时候,在现实社会中需要诸多磨练的普通人将有可能陷入机器人的爱情当中无法自拔了。
正如玛丽·艾肯在《网络心理学》封面上说的那句话一样:到底是人创造了网络,还是网络创造着人?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不婚单身的浪潮已经来临,互联网可能对人类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作者:上游财经专家顾问,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